作者:暂无年份:2006年刊名:党建文汇(下半月)关键词:
描述:座落在贺兰山脚下的石嘴山市是宁夏重要的工业城市。1960年建市以来,逐步形成一个山水园林之市、新型工业之市。石嘴山市具有资源、电力、土地、农业和文化教育、旅游资源五大优势。[第一段]
作者:叶阳欢年份:2015年刊名:共产党人关键词:
描述:中巴车停下时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坦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,一片造型典雅的民居错落有致。走进村子,但见村子的周围,在绿树的掩映下,规律地分布着村民的蔬菜种植棚、花卉种植棚;建在村子里的工厂车间里,放下锄头的村民们当起了工人,愉快地劳作在流水线上;广场上,老人儿童其乐融融,尽情地享受着山乡巨变带来的甜蜜生活。这里就是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子乡五堆子生态移民安置区,从
作者:钟培源;霍晓刚年份:2016年刊名:宁夏画报(时政版)关键词:
描述:1958年,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初,为了加快建设步伐,中央决定从1958年起在若干年内从各省、市抽调一批劳动力和各类技术人员到宁夏支援其经济文化建设。据统计,自治区成立以后到1960年,从各省、市、自治区通过有组织调动和自发移民到宁夏参加建设的人数近16万,仅从上海、南京等地就迁入了127个小型企业和生产小组。1969~1970年从外省搬迁而成立的吴忠配件厂、中卫大河机床厂、银川长城
作者:沈金枝年份:2017年刊名:中国城市林业关键词:
描述:文章通过调查石嘴山市城市绿化现状和园林植物种类,立足石嘴山的市情、林情和立地环境条件特点,对石嘴山市创建"显山、露水、透绿、通畅"的山水园林城市的营林技术进行了一些探讨。
作者:陈文辉年份:2017年刊名:统计与经济关键词:
描述:石嘴山市惠农区地处宁夏最北端,矿产资源丰富,是宁夏T业的发祥地,下辖3乡3镇、6个街道,区域面积1254平方千米,总人口20万,城市化率83.8%。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.9亿元,增长6.6%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3110元
作者:小燕年份:2015年刊名:餐饮世界关键词:
描述: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,有这样一片土地,它东、北、西三面与内蒙古毗邻,南与银川市接壤,东屏滔滔黄河水,西依巍巍贺兰山,因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"山石突出如嘴"而得名。这里便是被称为"贺兰山阙"和"大漠咽喉"的石嘴山。石嘴山自古就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融之处,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,也是宁夏重要的中心灌区,素有"塞上水乡"的美誉。经过50余年的发展,石嘴山市已从典型的煤炭工业城市转型为独具特色的
作者:刘淑娟年份:2017年刊名:传播与版权关键词:
描述:移民文化是宁夏石嘴山地区的主流文化之一,独具特色,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、民族气魄、文化神韵一脉相承。按照国家"十二五"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,结合石嘴山市地域文化的特色,整合和创新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,集"胡人语、奇地调、鲁地风"的文化风韵,赋予时代气息,探索繁荣本地区文化建设新局面。
作者:王文良年份:2015年刊名:《北方经贸》 关键词:新常态 产业转型 结构调整
描述: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是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的发展难题,作为资源型城市的石嘴山转型难度和实施成本都很大。通过对石嘴山市现状进行分析,提出了加大产业转型,加大民生转型,加大生态转型,加大城市功能完善等对策。
作者:李百贤;王少琴年份:2014年刊名:中国就业关键词:
描述:近年来,石嘴山市人社局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自治区人社厅的工作要求,紧紧围绕"搬得出、稳得住、管得好、逐步能致富"的移民安置工作目标,积极探索移民就业工作的新途径、新方法,千方百计促进移民群众早就业、有收入、管得好,实现了大部分移民搬来就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良好效果,为当前和今后实施移民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和四川省高度重视灾区就业工作,陆续出台了支持灾区恢复重建的系列政策意见。在震后第6天启动了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行动;震后1个月内组织重灾县劳动者参加免费技能培训,开展了送培训、送岗位信息到灾区活动,举办了系列灾区就业援助招聘会等活动。
作者:王晓民,李艳玲,刘阳年份:2012年刊名:《宁夏农林科技》关键词:工业废渣填埋场 生态环境 影响 评价
描述:以石嘴山市工业园区工业废渣填埋场为例,通过对填埋场原有地形地貌、植被生物量、空间异质性、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现状分析,预测与评价填埋场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,以便探讨出预防生态破坏的技术与方法。
作者:张鑫年份:2009年刊名:中华奇石关键词:
描述:暂无
作者:徐博闻年份:2012年刊名:时事(时事报告)(初中生版)关键词:
描述:石嘴山,因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"有山石突出如嘴"而得名。过去,城市因煤而兴,环境却因煤遭殃。"刮风尘漫天,下雨黑水流"是石嘴山人的"黑色记忆"。空气质量曾被国家列入"黑名单"。而现在,"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城市"的称号是对石嘴山人"愚公绿山"精神的褒扬。